劉永好:新希望將再投90億建9個大型養豬場 今后3年每年新增超1萬名員工

    2019-12-9 17:36  |  作者:周夫榮,馬吉英  |  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為傳統企業、實體企業,在智能化、大數據浪潮中該怎么走?
      
      “現在的經濟結構在調整,國家提出高質量成長,GDP的增速有所下降,特別是制造業面臨的壓力也特別大,我們該怎么辦呢?”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上述問題。
      
      劉永好是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代表,他所創立的新希望集團已成長為具有千億規模的企業,然而,他卻依然堅守農業、扎根農村,把帶動農民脫貧共富視為己任。
      
      如今,高質量發展成為當下及未來中國發展的關鍵詞,同時,傳統企業也走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新希望集團作為一家老牌傳統企業,該如何轉型?在養豬、農村等關鍵詞之外,劉永好又如何看待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
      

      
      以下為劉永好現場演講的內容整理,有刪節:
      
      今天(12月8日)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明顯地感覺到這些企業家的塊頭越來越大,自信越來越足,講話力度越來越強。從他們的身上,我體會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在做發言的時候感覺到壓力。因為跟他們相比,我們的塊頭沒他們大,我們還需努力。
      
      下面,我想講一講我的題目,叫《挑戰常在,初心不改》。
      
      現在的經濟結構在調整,國家提出高質量成長,GDP的增速有所下降,特別是制造業面臨的壓力也特別大,我們該怎么辦呢?我想結合新希望集團的應對措施,談一談轉型升級,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談一談現在大家非常關心的豬肉問題。
      
      最后,我想講一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向“產業互聯網邁進”的問題。
      
      關于轉型升級
      
      首先我想以新希望的實踐為例講一講我們的轉型。
      
      我最近講過好幾次了,新希望集團經過這幾年的“五新”的轉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五新”轉型是哪五新呢?首先要有新的機制。我們提出更多用合伙人的機制,讓共享、共創、共建、共擔成為一個新的機制來推動轉型,這是一個“新”。
      
      第二要有新青年。我們要更多地用年輕人,現在我們整個集團的管理層平均年齡大概30多歲,我覺得年輕化帶來活力,帶來創新,帶來變革。
      
      第三叫新科技。我們在農業領域的養豬、養雞這個賽道上,在傳統企業大數據的再造上,在新型的科技智能化方面,我們都在用新的科技來武裝(傳統產業)。
      
      第四是新賽道。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已經過剩,但是同時確實涌現了一些新的賽道。怎樣發現賽道,新的賽道和原有產業怎樣結合,按照新的賽道理論,我們推出了冷鏈物流、寵物產業,推出了大健康和生態環保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發展的格局,這叫新賽道。
      
      第五是新責任,我們在新的格局下把產品做好,做到對市場、對老百姓有利,做到有社會責任,有擔當,為社會多做貢獻,積極參加包括扶貧在內的社會事業,這叫新責任。
      
      新希望集團按照這“五新”的實踐,2017年、2018年都取得了較好的進展。這體現在連續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包括就業、銷售、稅收、市值等等。我們還計劃在2019~2021年這三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包括銷售、稅收、利潤和市值等。
      
      保持這樣的增長靠什么?靠轉型,靠“五新”。新希望已經定下今年要新增超過一萬個員工,明年、后年都會新增超過一萬個員工的計劃。在這種經濟調整時期,保持投資增量、員工增量、銷售增量、利潤增量這是相當難的。但是,因為新希望的轉型做得相對比較好,我們的“五新”得到了認同,面對新格局用的“五新”的轉型思路現在看起來是成功的。這是我要講的第一件事。
      
      關于豬肉問題
      
      第二件事,在我們這個行業,養殖行業,農業產業,養豬在中國可能有上萬年的歷史了。但是,最近面臨新的挑戰。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上個月我們全國的豬存欄量減少了40%,這個40%就使得我們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生豬消費大國受到很大影響。
      
      由于豬價波動,使我們的CPI隨之波動,在這種格局下,國家、企業、社會、老百姓都在呼吁盡快把豬養好,達到老百姓的需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作為養豬人,作為新農人,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推出了“新好養殖模式”。
      
      所謂新好養殖模式,首先“新”在隔離、防御,使得養豬的存活率更高。通過新好養殖模式,我們研究出了一種七級的隔離措施,使得疫情病毒不容易或者不可能進入我們的養殖體系。同時我們有防控體系、新風系統,一個單體養殖場有150多個監控防疫點,形成智能防御格局,使得養豬能夠存活率更高。即使面對疫情,新希望的養豬體系的成活率仍然達到了90%以上,這就是我們新好養殖模式的一個重點。
      
      第二是新型的環保減排處理設施,面對養殖常見的污染問題,我們有清潔機器人、高溫發酵生產有機肥,養殖場配套林場,種養結合的模式,使得糞污處理達標,對環境做出了貢獻。
      
      第三我們在科學育種方面加大投資、加大投入。我們育種的PSY達到26~28,使得成本下降。現在我們養豬的完全成本大概是12元多一點,應該說在全國是領先的。這是新好養殖模式的“三新”。
      
      新好養殖模式的“好”,好在規模化、智能化、自動化,要安全、健康、綠色、可持續地發展。在智能養豬方面,我們提出了“六好”,我們要用智能化、大數據、互聯網的手段,實現六好。
      
      這六好分別是:買好,用大數據APP的手段,買好料、買好苗。養好,用養豬線上平臺,幫助養豬戶科學地養豬,使得存活率得到提升。賣好,用聚寶豬這個生豬交易平臺,一鍵找買家。運好,冷鏈物流幫助我們運好豬。還有用好,用好養寶體系打通大數據養殖戶的資金需求。最后一個是追溯好,溯源,通過數字化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幫助實現食品安全。這就是“新好”的養殖模式和智能養殖的“六好”的具體措施。
      
      上周,新希望集團剛剛公布了再投90億建9個大型的養豬場,用新好養豬模式再養680萬頭豬,我們在國內的廣西、湖南、湖北、山東、河南、遼寧等地,以及海外的菲律賓等地,將以聚落化養殖模式新建這樣9個項目,我們要力爭在2022年達到2500萬頭生豬養殖產能的目標,這是第二點。
      
      關于產業互聯網
      
      第三點,我想談一談傳統的企業、實體企業在智能化、大數據浪潮中該怎么走?我們最近決定組建新希望數科集團,以此來迎接數字經濟產業的挑戰,而我們作為傳統企業更需要轉型,用科技來推動我們的發展。這也是我們“五新”新科技中的一新。
      
      過去這五年,我們按照“五新”的理念,在新科技方面做了相當多的探索和投資。我們已經組建了12家數字科技公司,有了2000多個數字科技的人才、人員,組建了數字農業研究院、數字戰略咨詢服務公司、農業供應鏈金融公司、產業數字科技實施公司、智慧物流公司、智慧水務公司、智慧鄉村公司、智慧智能養殖公司。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它整合起來,聯合打造新希望數科集團。我們想,作為傳統企業必須在即將來臨的數字科技轉型中跟得上形勢,走在前列,以此來推動企業變革、創新和發展。
      
      我們也承擔了數字城鄉的建設,現在正在跟一些地方政府一起推動數字城鄉建設,我們想把數字科技、智能化和互聯網產業的技術、能力和手段,在傳統企業里推進,來迎接轉型期新的挑戰。
      
      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措施,使得新希望集團在未來的轉型發展中不落后,走在前列,來迎接新的挑戰。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