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昨非:醉人的春天

    2020-12-7 09:17  |  作者:余昨非  |  來源:中國作家在線

      農歷臘月二十八,帶上愛人和孩子去廣安旅游。雖是春運,車站、車廂里卻并不擁擠。
      
      走出出站口,已是晚上八點多鐘。小雨還是淅淅瀝瀝,車站廣場空曠大氣,廣安南站四個大字在夜幕下紅得發亮。我們很快便找到了網上預訂的酒店,酒店環境優雅,像是開業不久,大廳里依次擺放著幾盆高大的綠植,前臺有兩盆盛開的水仙,清香幽幽。大廳里播放著歌曲,是很多年前聽過的《春天的故事》,聲音不大,剛好能聽清楚歌詞。服務員笑容可掬的快速給我們辦理好入住手續,又主動帶我們去房間。房間很大很整潔,價格也不貴。服務員說了幾句希望有個好睡眠、希望明天是個好天氣、晚安之類的話,然后就輕輕地帶上門走了。
      
      第二天起床,妻子拉開窗簾,驚喜地叫道:“天晴了!有太陽了!”兩個孩子也歡呼著從床上跳下來趴窗朝外看。我們懷著急切的心情匆匆地吃了早餐,就按照酒店服務員給出的乘車路線找到了8路公交站臺。站臺上有一位女士和一位70歲左右的大爺在候車。因為是第一次來廣安,穩妥起見,我還是微笑著向那位女士打聽鄧小平故里從哪個站下車?女士用十分熱情又十分自豪的語氣回答說:“到翰林小鎮下車就可以了!”停了一下,她又補充說:“到8路車的終點站也可以,終點是協興小鎮!”我有點迷惑,但又不好意思再問,正猶豫時,旁邊的大爺笑著說:“翰林小鎮站是小平同志故里的大門,協興小鎮是小平同志故里的另一個門。如果從翰林小鎮下車,離小平同志故里還要走上兩百來米。”大爺洪亮的聲音里滿是熱情,我連聲說謝謝!
      
      從廣安南站到鄧小平故里景區大概十多個站。一路上街道寬闊干凈、建筑齊整不擁擠,遠遠看見一個寫有“西溪河”的路牌,放眼望去,河水清澈流緩。車廂內并不擁擠,車從每一個站點發出,便會有智能語音提示站穩扶好、為老幼病殘孕讓座、下一站站名等,偶爾還會有“創建文明城市、愛護環境衛生”等提示語。一路上孩子們有說有笑,盡管十幾個站,但因為是新能源公交車,所以并沒有感覺到疲憊。
      
      天氣如此之好!下了公交車剛走幾步,女兒就急著脫去外套,妻子笑著說:“明天才立春,今天已經春光明媚了!”我們在兩旁一家挨一家、布置得紅紅火火的農家樂的道路上朝鄧小平故里走去。時近中午,每家農家樂里都坐滿了顧客,很多農家樂門前搭了棚子,棚子里也坐滿了人。沿途設有專門停車場,有序地停滿了轎車,有四川牌照的,也有重慶牌照的,湖南、廣西、廣東的也有。
      
      我和妻子還在“鄧小平故里歡迎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大招牌下拍照,女兒和兒子已經迫不及待地跑向“免費取票處”取票了。
      
      景區里游人如織,盡管明天就是除夕,仍能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口音。我們隨著人流,或走、或站、或坐地參觀游覽了陳列館、緬懷管、小平故居、小平銅像。我們也像大多數游人一樣,時而拍照,時而感嘆,時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到處草青樹綠,微風吹拂,白云慢走,每一個景點,每一條小徑,都能聽到那首舒緩的歌: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我們一直玩到快閉園時間,才依依不舍地走出景區。來之前,兒子說他小學同學小廖家是廣安的,他們已經一年多沒見面了,這次剛好順便見一面。
      
      小廖的外婆在西溪市場做個小生意。雖說是小生意,春節前后卻特別地繁忙。每年一放寒假,小廖的媽媽就帶上小廖,來外婆家幫忙。我們很快的就到了西溪市場,盡管很忙,小廖和他的媽媽還是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小廖的外婆和小廖的舅媽正在攤位上忙著生意。攤位不大,看上去只有兩個平方多點,干凈平整的不銹鋼桌面上,有序地擺放著不銹鋼大盆和塑膠碗裝的醪糟——不銹鋼大盆里盛放的是散裝醪糟,塑膠碗里是包裝好的醪糟;醪糟過去,是一大盆珍珠似的湯圓和兩大盆活好的糯米面,其中一盆賣的只剩下一點點了;再過去是兩個不銹鋼的長方形盤子,盤子里裝的都是糍粑:一盤切成條形,一盤是圓餅形;最后是四個大盆:一盆蒸好的糯米飯、一盆低糖黑芝麻的湯圓餡、一盆低糖花生白芝麻湯圓餡、一盆豆沙湯圓餡;最邊邊上擺放著一臺電子秤,面向街道的那面貼著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
      
      小廖的外婆看上去很年輕,整個人收拾的也干凈利索。忙碌的間隙,她說她做這個小生意已經整整四十年了,她靠這個生意,在廣安買了門市買了住房,現在門市租給別人買南北干貨五谷雜糧。我見攤位擺放在路邊,就問:“下雨天怎么辦?”
      
      “撐把大傘??!”她說。
      
      我問:“擺在路邊,城管不管嗎?”
      
      她笑著說:“平時還是要管的!現在年關,城管執法也人性化,只要不亂擺亂放,不影響交通就沒問題。”我向左右看了看,她的攤位和別人的攤位連成了一條線,攤位前面還有很寬闊的街道。
      
      我又問:“只是春節前后生意好嗎?”
      
      “也不是”,她笑了笑:“一年到頭都可以——廣安人喜歡吃甜食,很多人早餐都是吃湯圓的!”
      
      “您當初是怎么想到做醪糟湯圓的?”我有點刨根問底。
      
      她笑了起來,慢悠悠地說:“改革開放那時候,就尋思著做個什么事,自己父母做的湯圓醪糟很好吃,我就按他們的方法,大膽的去嘗試,大膽的去做,去闖!”
      
      我說一年到頭都忙碌著,也很累吧!她說累倒是不怎么累,就是不能停下來,左鄰右舍都習慣了我做的(湯圓)口味,我想休息幾天,他們也不會答應,雖說是小生意,也要考慮到這些老主顧的感受。
      
      我說:“話是這樣說?,F在人民都富起來了,不缺吃不缺穿,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去——每年至少要出去兩次,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div>
      
      她說:“要出去的!我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去小平同志故居那里走走,每次走到小平同志銅像面前,總想對他說幾句話——可又說不出來------”
      
      市場很吵鬧,但“中國,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的歌聲還是能聽得見。
      
      這時一位阿姨帶著兩個五六歲的孩子來到攤位前,我笑著說:“這是您的孫子孫女吧!”阿姨看了我一眼,說:“是!非要過來買醪糟湯圓?!?/div>
      
      她讓小廖的外婆稱了五塊錢的湯圓,又要了一碗醪糟。正付錢的時候,小孫子小聲地說:“要兩碗醪糟!”
      
      “一碗不夠你吃嗎?明天還可以再買啊!”阿姨看著她的小孫子說。
      
      小孫子噘著嘴說:“現在就要兩碗!”
      
      阿姨又從口袋里掏出五元錢,順手又拿了一碗醪糟,邊拿邊說:“就知道你想喝糟浮子(生醪糟水)——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喝醉了,家里那么多好吃的,你就沒法吃了!”
      
      小廖的外婆接過話茬:“喝醉了才好呢!明天打春,喝醉了,你家明天就會是一個醉人的春天!”
      
     
      
      作者簡介:余昨非,原名余超,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南固始人,現居四川。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在線簽約作家。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