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于上世紀二十年代,那個時代的女性讀書的很少,母親也不例外。和母親生活了二十多年,從沒見她寫過字,哪怕是寫她的名字??稍谖业男睦?,母親就是一位詩人。
土地剛分下戶那年,母親就開始養羊。從最初的幾只,到兩年后的一大群。我那時七八歲,每天就跟著母親,幫她招呼羊群。每天一大早,我們就把羊群趕到河灘上,日頭落下去之前,再把羊群趕回羊圈。有一天,我好奇地問母親,我家的羊為什么都是白色的?母親笑著對我說:“你看,這些羊都在河灘上吃草,吃飽了,就去灌河里喝水。灌河里流淌著棉紗一樣的云,這些云都被羊喝進肚子里了,你說它們長出的毛應該不應該是白色的!”
母親養了十幾只老母雞,為了給我們增加營養,總是把雞蛋煮著、煎蛋著給我們吃。有一天我問母親為什么總是給我們雞蛋吃?母親邊給我夾菜邊說:“本來雞蛋是老母雞用來抱小雞的,現在都給你們吃了,就是為了你們能好好念書,出雞?!蔽也唤獾貑枺骸拔覀兡艹鲭u?”“是啊,出成績。成績就是你們的雞。”母親笑著說。
母親種莊稼是一把好手,我們那里幾個生產隊的人都知道母親能干。那時種莊稼是靠天吃飯,為了有個好收成,母親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她總是能隨口說出一兩句很押韻、很有哲理的“詩句”。
“白露下雨寒露晴,滴滴答答到清明”。母親把節氣記得清清楚楚,如果白露那天下雨了,她就知道一直到來年的清明節都沒有好天氣。
我們那地方四季比較分明,夏天很熱,冬天很冷。每年剛入冬,母親就會儲存好家人和牲口過冬的口糧。有時我會對母親說天氣暖和著呢,今年應該不怎么冷。母親就會立刻說:“雪雨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我家里人口多,一年難做一件新衣服,我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破了的。母親把那些破了的衣服縫縫補補,有的太長,就拿到有縫紉機的人家里改短后給我穿。讀小學那幾年,每年夏季,我就是一件背心和一條短褲頭。穿臟了,就在河里洗澡的時候順便揉揉,然后再穿身上,反正夏天溫度高,干得快。那幾年的夏季,我聽得最多的就是母親的那句話:“笑冬不笑夏,三條襟兜著胯”。
母親每次說這句話的時候,都是微笑著的?,F在我也為人父母了,我體會到了母親微笑背后有多少心酸和無奈。
母親辛苦地勞作,供幾個孩子讀書。五哥不喜歡讀書,有幾次都是母親送他去學校的。有一次五哥徹底不愿去學校了,母親很生氣,就讓五哥下地干活?!坝凶殖宰?,無字吃力”,母親說。
冬天冷,早上不想起來,母親喊了一遍又一遍。“小時享福不是福,老了螞蟻叮屁股”,母親警告我們,從小太懶了,到老了混的褲子都沒得穿。
母親的做事風格是“不怕慢,就怕站”,她說只要你在認真做著就可以,慢一點沒關系,“慢工才能出細活”。
我讀初中時在縣城里住校,周日回家,母親經常告訴我一些學會適應環境的話。她說現在學會了自己照顧好自己,將來考上大學,在大城市工作就會很快適應環境?!白吣纳?,砍哪柴,倒在陽溝里是棺材?!?/div>
母親經常告誡我們不要看不起別人,她說你不知道那個人將來會做什么,“鼻涕孩,牤健?!?、“笑人前、笑人后,臨到自己笑不夠”……
母親會唱很多民謠。她自己唱,也教我們唱,還能自編自唱。
小時候的夏夜,天上星星很多,月亮也格外地大、格外地亮。我們坐在母親的旁邊,看星星看月亮看天河。如果我們不小心用手指了一下月亮,母親就會讓我們唱:
指月老
望月老
月老別割我的小耳朵
夏天夜晚螢火蟲很多,菜園里、田埂上、池塘的水面上,到處都是綠光。我們那里把螢火蟲叫火么蟲子,母親教過我們幾首有關火么蟲子的歌,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
雞蛋殼
鴨蛋殼
火么蟲子來抱窩
雞蛋皮
鴨蛋皮
火么蟲子去趕集
夏天的夜晚溫度依舊很高,要到夜里十二點以后才能涼快些。吃過晚飯,母親收拾好碗筷,就搖起了蒲扇。那個時候,我就會坐在母親身旁,享受著母親一扇子一扇子的涼風。我總是問母親怎么還沒起風呢?母親就會輕輕的唱起來:
風在我手上
風在樹梢上
風在田里走
風在大河上
------
母親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幸??鞓返耐?。盡管她離開我們將近二十年了,但她那些富有哲理、詩句般的語言一直影響著我。她教唱、編唱的民謠有些似懂非懂,有些至今不懂,但毋庸置疑,她的民謠里有愛、有快樂、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也寫詩,但母親的“詩句”能啟迪心智,因為她把生活過成了詩!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