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2021年獲評全國十佳辭賦學會后,萍鄉市辭賦學會會長巫志剛又榮獲2022年度“全國十佳辭賦家”。這既是萍鄉的榮譽,也是對巫志剛個人創作實績的一個階段性成果總結。辭賦創作十年,自從2013年巫志剛第一次以《三沙賦》獲得全球華語辭賦大賽優秀獎,位列全國一百名(實為六十八名)獲獎辭賦作者之列,到今天進入“全國十佳”,他走過了一條極不平凡的辭賦創作道路。他七十年代中期自幼受連環畫(這是由他二哥從流江紙廠廢紙堆里陸續撿回的、全家唯一的精神食糧)熏陶,是八十年代文學熱潮的逐浪者,他喜歡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從古希臘神話、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文學巨匠,到中國傳統小說《岳飛傳》、《說唐》、《詩經》、《楚辭》、《唐詩選》《唐宋詞名家選》、四大名著,到后來的《易經》《尚書》《論語》老莊到《女神》《吶喊》、《彷徨》、《魯迅雜文》魯郭茅巴老曹、縣志地名志等均有涉獵。他畢業于萍鄉師范學校,在吳楚邊陲任教。他長期深居鄉下,讀書歲月寂寞而寧靜,心志平淡,心有所為,但不好爭,秉吳人之謙讓,兼楚人之蠻勁,認定的事,不論多難,都會力求完美完成。他2008年加入上栗縣詩詞學會,2018年創立全國第一個地市級辭賦學會。他創作講求厚積而薄發,1995年初涉創作,便有作品入選中國現代文學館,新詩《巖松》獲“詩探索”三等獎,然后又是一系列教育教學論文在全國獲獎。然后,他又忘情地帶著一群鄉下孩子們體驗山區的自然生活,喜歡帶孩子們爬山,指導他們寫作、吟詩、誦讀、寫詩,帶孩子們學國學,成就了孩子們的詩人夢,給這個古老的土地注入了一汪清泉。他的孩子也走出山區,成為一名戍邊軍官。他所任職的長平鄉塘上小學獲評全市第一個“詩詞進校園基地”。他也是第一個連續兩屆(2014-2015)在萍鄉十大公關人物頒獎大會上,采用駢文創作頒獎詞的萍鄉人。然后因為身體原因,他辭職居家養病。從死神身邊回到人間,他不再追求身外之榮譽,而是居家讀書,也逐漸開始系統讀書。他是“好讀書不求甚解”的那種,所以,雖然背誦了很多書,但又在一段時間后又忘記了。于是,又重新反復誦讀。他也嘗試傳統詩詞的創作,2008年加入上栗詩詞學會,然后加入入市、省、國各級詩詞學會。在上栗詩詞學會,認識了小石源詩人李汝啟,接受他的建議,多讀傳統經典。然后隨著網絡詩詞圈的擴大,結識了中華辭賦社一批著名辭賦家孫五郎、李東東、閔凡路、馬建勛,受邀創作《巫姓賦》、《苗族賦》。受邀參加岳麓書院及曲阜孔孟祭孔大典,后又在小湯山辭賦高級研修班學習。最后在靜山辭賦院,與院長趙薇(網名凝櫻子)結緣,深受她著作《賦學微義》系統理論的影響,待在賦學班系統學習,長期跟從幾個如李云芳、李曉峰、諶志峰、楊婷娥、彭忠等師兄師姐研習賦學。通過學習,他覺得,自己的創作個性非常適合辭賦這種傳統文學體裁。他認識到賦是一個把人類文明成果盛大呈現的最好載體,也是讓文學復雅歸宗,重歸中華文學優秀傳統的最好途徑。他崇正尚實,不務虛套,覺得踏踏實實創作一些有益于中華復興,人民喜愛的辭賦作品,賡續弘揚中華民族復興的文脈,才是正道。于是從受邀創作《長平驛站賦》開始,又在五天之內創作完成《十九大賦》——賦完成之日,十九大兩天后才閉幕。到《在中華辭賦兩篇頭版頭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賦》、《毛主席來安源賦》。2021年十月,他畢業三十三年后,他成為母校的辭賦家,為母校八十華誕作賦,懸掛于校史館大廳,長期展示。再到《秋收起義賦》入選中宣部新華社獻禮二十大重要出版物《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賦》,數十篇作品喜報頻傳。自2018年創會開始,他有了五年的辭賦創作爆發期。駢賦、散賦、律賦,詩、詞、聯甚至新詩,他把各種體裁都寫了個遍。還是覺得辭賦寫作最趁手。于是,他收獲了一批辭賦家好友的支持和鼓勵以及期許,更得到了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的關注,他和他的學會相繼獲得全國十佳的聲譽。下面,我們把這些辭賦文化大家對巫志剛辭賦創作特色的作品點評綜為一集,以饗讀者。
江右清響
辭賦家 高玉梅
憑窗聽雨,沐手觀文。摛紋結錦,浮光熠熠;妙語連珠,流響淙淙。
江右文化,乃中華文化之瑰寶,有舉足輕重之地位。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豫章書院、白鷺洲書院,并稱江西四大書院。書院嚶鳴,人文鼎盛。歷史之長河浪花激涌,歷史之天空文星璀璨。湯湯之水不絕,巍巍之山綿延。山川畫不如,人物云相倚。王安石、姜夔、晏殊、文天祥、湯顯祖、朱熹、陸九淵等名流紛至沓來,揮毫寫就千古不朽之文章,潑墨畫成“不可忽視之奇景”。
鵬擊贛水,鳳鳴萍鄉。巫志剛,今之江右才俊也。賡續文脈,弘揚儒風。擎文化復興之大纛,創萍鄉辭賦學會于盛世。舉生花之夢筆,書傳世之錦篇。百年歌華誕,七秩獻雄文。以高昂之格調,詠革命之精神。蘸贛江之綠漪,抒豪情壯志;秉安源之紅色,賦圣地名山。傳檄臺獨,牽情蓮花。嘉劉仁堪取義舍身,美龍熙谷洞天靈境。覽園林之佳景,起追慕之思;對學院之青衿,寄殷切之望。麗藻香芹,駢馳翮逐。無不鳴雷見勢,擲地有聲。
連綴稱小輯,展閱留清芳。江右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誠不虛也!
高玉梅,浙江臨海人,原籍山西陽泉。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浙江省時代詩詞研究院研究員,臺州戚繼光研究會會員,臨海辭賦社副社。曾參加“對聯中國”電視大賽、“百年黨旗紅百地百聯”大賽并獲獎。《清風引.贊新農村》獲農業部全國大賽一等獎。《寧波賦》《湘湖賦》獲全國征文一等獎。《北京冰雪奧運賦》等發表于《中華辭賦》。《國旗賦》發表于新華社半月談。《百團大戰賦》入選《中共百年百事賦》。其他作品發表于《詩刊》等刊物。
辭賦家 韓邦亭
萍鄉賦家巫君志剛,贛西飽學之士也。其人學宗先秦,業兼儒道,游心于四部之中,尤耽辭賦一體。嘗攜手同仁以建賦會,親執牛耳,實有啟山林之功。論其賦作,本乎駢,篤于律,兼以散,乃能游刃有余。試讀《秋收起義賦》見浩然之氣,《萍鄉學院賦》見雅然之氣,《虎形公園賦》見悠然之氣,其情因人、因事、因物而異,此巫君之所長也。故能縷縷摘金于大賽,揚暉于祭典,而勒石于景區也。今聞玉版將成,此不獨萍鄉賦界之喜,亦為吾國賦壇之嘉音也。因為數語,以申賀忱,更期巫君賦作日益精進,為和諧之時代而放歌!
韓邦亭,山東棗莊人,民盟盟員,首批齊魯文化之星。中國楹聯學會辭賦文化院副院長,《中國共產黨百年百事賦》編委。2016年創辦魯南辭賦館。多次出任全國辭賦大賽評委,有作品鐫刻于國內風景名勝區和高校,凡六十余處。著有《韓邦亭辭賦選》。
辭賦家 何智勇
萍鄉巫志剛先生,擅為辭賦,飲譽經年。今觀其賦作之集,可謂煌煌大觀者也。細繹之,則特點有三。其一,題材正大。如《秋收起義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賦》《毛主席來安源賦》等,均為國作賦,實可稱大雅華章也。其二,體式規范。辭賦體制多樣,兼之者甚少。巫先生則能律能駢,均極精深。其三,文風大氣暢達。觀其辭賦之風,多浩然御氣之作,非但立意高遠,層次分明,且遒勁直上,氣貫長虹,讀來令人鼓舞。
何智勇,浙江辭賦學會副會長。
辭賦家 鐘陽
巫志剛先生不僅善于組織詩詞聯賦活動而且創作豐富。若論其賦,筆法雄健,氣貫長虹。用詞典雅,轉承自然。謀篇布局,實為上流。鋪陳有力,夾述夾論。已然碩果之累累,祝愿其取得更大成就。
鐘陽,號蘭亭逸士、欽和、如心。1970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西銅鼓,籍貫宜春袁州。儒學、詩賦、禪學學者。當過記者、編輯,現任南昌職業大學國學研究會會長。社會職務:中國禪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辭賦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杏林文化分會副秘書長、南昌市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大學生文學聯合會總監、世界漢詩協會理事。江西省王陽明研究會會員,北大清華江西分校舊址陳列館(天子書院)副館長兼秘書長。
辭賦家 崔書林
常品巫兄賦作,感其趣之研古,知于廣積。御吳風以復雅,濡楚韻而歸宗。更其頭枕萍水,神繾安源,終因撰寫紅色辭賦,出類于賦壇,銜聲于廣眾。于是覽其千篇詩賦佳作,僅誦其《毛主席來安源賦》、《秋收起義賦》、《七十周年國慶大閱兵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賦》,已令人熾情沖溢,熱血沸騰。平心而論,巫兄聚焦“紅色題材”,通過潛心創作一篇篇賦文,主打“紅色產品”,借以賡續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從而高揚新時代主旋律,乃見賦賽捧杯于屢屢,美文勒石以蕓蕓。縱觀當今賦界,不講獨樹一幟,巫兄起碼應列撰寫特色最鮮明者之一。更可貴之處,其創建寫作團隊于一域,遂使眾人恢弘古韻,八面彰揚紅色。于是巫兄本人及其創作社團,近年雙雙飲譽“全國十佳”,洵乃名實相符者也。.
崔書林,男,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人,中華辭賦社會員,中國詩賦學會會員,中國辭賦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凝櫻子中華賦學研修班首期學員,受聘擔任兩期靜山賦院辭賦實訓班顧問,《辭賦評審規則》編委會首批成員,第三屆中國辭賦“屈原獎”獲得者,2021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授予其全國“十佳辭賦家”榮譽稱號,第七屆、八屆、九屆中國詩歌春晚全國“十佳辭賦家”頒獎辭執筆人之一。本人有作品入編中華辭賦社《當代辭賦名家作品精選》、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院,其作品集《崔書林賦文選》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多篇作品榮獲全國辭賦征文獎。
辭賦家彭忠點評
《秋收起義賦》
既乃洋洋灑焉,崔嵬鉅制;翼翼辭者,寥廓盛名。如振紅旗而映新華,舉星火而燎廣野。載筆之間,探尋革命之大義;陳情于上,觀止貫天之長虹也。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賦》
是以傾于胸次,賦于筆端。瞻建國之鴻猷,眷成城之故事。允播懿范,續以德風;每留佳篇,衍以文脈者也。
《毛主席來安源賦》
爾乃著文筆于安源,尋偉人之故跡。或文思迸發,酣暢淋漓;或逸格放開,詠清澹蕩。深搜辭以陳敘,盡用事而誠明。
《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賦》
至其百年政黨,戰略領以英明;幾代國民,建功居之至偉。憑藉筆酣興健,墨飽襟期。光輝崢嶸,氣勢磅礴。祗以面面俱到,然而駢駢欲成。
《萍鄉辭賦學會成立辭》
湘贛通衢之塞,吳楚咽喉之鄉。唐廩穿花,既有詩篇壯于此;甘泉隔壁,亦留駢句傳于斯。萍水悠長,卓旗靈秀。遙知辭賦鄧林之處,正是文人結社之時。
《討臺獨檄》
犀利詞鋒,絕人遠甚;穎黠筆陣,傳意深焉。幸有效鷹眼之能,憾無循馬蹄之協。
《蓮花賦》
若其敘事既宜而要,綴采既雅而真。措詞轉而不窮,倡義出而卓立也。
《大灣森林公園賦》
斯乃城市森林,標興隆之本色,珍奇圖像,顯瑰富之斑斕。惟耳目易侵,胸懷常駐。風光入眼,不被喧擾而勝游;秘境縈心,任隨慕循而神遇也。
彭忠,字中甫,號郢中恕卿,網署蘭臺風。湖北鐘祥市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荀社社員,湖北省詩詞學會辭賦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楹聯學會楚商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有賦文作品勒石,參加全國性辭賦創作大賽偶獲獎,其中有《自信賦》《愛情賦》《蘭花賦》《梅花賦》等辭賦作品獲全國一等獎,作品散見于《中華辭賦》雜志等,完成約稿創作40余篇。被中國詩歌春晚授予“2019年度全國十佳辭賦家”稱號。
詩賦大家 馬建勛
志剛是我們辭賦班的二期學員,近年進步很大。觀其作品,充滿正能量,足見家國情懷。希望未來能更上層樓,取得更好成績。
馬建勛,遼寧沈陽人,現居住蘇州。現為北京辭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作部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理事,荀社副社長,鴻雪辭賦顧問。
詩賦大家 王改正
巫公志剛先生是當代中華辭賦名家作手!佳作多多!章法,語言,時代審美皆可稱道!奉一大贊!
向巫公致敬!您是那一方厚土的文化名片。
王改正,軍旅詩人,中華詩詞學會秘書長兼副會長。
巫志剛賦
作者\劉書環
傳國粹,顯其彩,蘊逸韻,彰以煥。奮翼礪鋒,賦作為鑒。以此張揚社稷進步,贊美福祉德善。體察時代之需,引領時代之先。橫勢大度,高思在云;縱勢飛騰,興邦立言。亦莊亦諧,描祖國之倩影;亦揚亦挫,繪家鄉之河川。惟之加壓奮進,自抬標桿矣。
蓋因初心一顆,丹心一片。捉毫遵律運勢,意至筆隨;案牘勞形結境,意至拓展。參加征文比賽,作用鮮明之獨特;出席高峰論壇,影響磅礴之圓滿。宛若瑰姿灑脫,更品瑰麗浪漫也。
則若逐夢身影,足跡豪敢。成立協會之交應,組織活動之淬煉。無論平中見奇,崢崢之盛;還是悲中見壯,臻臻之遠。敦兮其若樸,秉節持重之襟懷;曠兮其若谷,桃李芬芳之瑯苑。嗟乎,涓涓細流,澎湃歲月之河;點點星光,匯成星空之瀚也。
劉書環,河北石家莊人,著名辭賦家、著名文化學者,新疆軍區某部原政委,新疆軍區保障部強軍文化顧問。書環先生被譽為當代著名辭賦家、著名文化學者。河北省石家莊市人,1954年出生,1971年參加工作,1974年投袂援戈,戎馬倥傯,曾任新疆軍區69046部隊政委、黨委書記、新疆軍區保障部強軍文化顧問。其采風足跡遍布千里邊防、軍事要塞、指揮機關、高等院校、祖國大江南北;其辭賦作品精神之宏偉、行文之磅礴、煉字之精美,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在推進強軍政治工作中形成新高地、新特色、新亮點、新品牌。
2021年舉辦廉潔萍鄉全國辭賦大賽,經過多輪評選巫志剛創作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賦》獲得冠軍,下面是評委點評:
獲獎評語1:是為鴻篇也,洋洋灑灑,一瀉千里,非腹藏萬卷者莫可為之。作者熟諳黨史,而又剪裁得宜。取典化珠,渾無崖角。而所難能可貴者,萍鄉以紅色安源和秋收起義兩段輝煌歷史而傲然立于百年黨史前列,賦文評論恰如其分,體現萍鄉于黨史之分量。敘黨史,述鄉情,相得益彰。以“五星照世,天下歸心”為韻,既韻文,亦立意。分段敘史實,用韻靈活,文辭典雅。誠為恢弘之史詩,雄麗之辭賦也。
評語2:此篇《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賦》,開首一句“五星照世,砥柱擎天”便奪人眼目,氣勢不凡;再以“亙古之鴻圖,一朝方啟;萬世之駿業,百載彌堅”總啟全篇,完美點題;接著作者大筆如篆,文采富贍,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串珠綴玉,洋洋灑灑,把我黨之百年變遷做了個詳盡譜寫,最后以一句“是曰:崢嶸歲月,百年方始;充盈元氣,駿業長尋也哉”精彩結尾,既呼應文首,又總結全文,更包含了對黨和祖國的深深祝福,以及對未來的美好瞻望。
縱觀全篇,文筆大氣,史料詳實,用情飽滿,猶如做了個黨史教育。文辭多有出彩之處,如“弘毅有愚公之移山,猛志有刑天之怒舞。滄海則銜木可填,昊天則煉石而補”、“爰有南昌首義,聲裂長空;秋收怒濤,龍躍劍鞘。廣州百色,氣壯南溟;黃麻渭華,聲搗陜嶠”、“生態倡優,恢宏兩山理論;鄉村振興,康莊三步階梯。西氣東輸兮,造福九域;南水北調兮,惠澤兆黎”、“地載其貞,看天下之齊擁戴;天育其大,得民意而共攸欽”等等佳句,使人探文得寶,涉覽有獲,實不失為一上好佳作也!取為冠軍。
中國辭賦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辭賦網總編鐘陽推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賦》(巫志剛)為江西鄉土紅色文化教材,推薦語:
萍鄉是文化圣地,楊岐禪法、安源革命文化聞名天下。現在又興起了辭賦文化。自2018年萍鄉市辭賦學會成立以來,涌現出大批作家,作品質量很高,活動眾多,組織有力,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全國其他地縣級辭賦機構無出其右,發展前景看好。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時刻,全國各地舉辦了無數相關詩賦征文。站在公允公正之立場,巫志剛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賦是全國所有同題材最佳作品:辭藻華美、鋪陳有序、技法獨到、思想昂揚,反映了時代強音,當為傳世之作,實為對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美好獻禮;可做地方教材,進而推向全國。
希望萍鄉市辭賦學會戒驕戒躁,努力學習,勤于創作,加強組織建設,為復興辭賦文學作出更大貢獻!
昭萍鳳展翅,華夏賦添彩
一一點贊榮獲“全國十佳辭賦家”大獎的巫志剛
王愛國
“詩晚”歌盛世,千里傳佳音。今年的全國詩歌晚會盛況空前,它就像一支帶著春笛的沖天焰花炮,點亮了詩的國度那璀璨的夜空,讓滿天的詩星繽紛閃爍,綻放出自已獨特的星光。萍鄉辭賦學會的會長巫志剛因根植國學,賡續賦脈成績顯著,辭賦作品瑰寶紛呈,榮獲了全國十佳辭賦家光榮稱號。一鳳沖天,星光耀眼。他成了賦界的一顆閃亮的新星。他是賦域的翹楚,萍鄉的驕傲。贏得了眾多媒體和辭賦名家,廣大的文學愛好者的關注,好評如潮,贊聲不斷。
桑梓真情難忘,山川風物在心。巫志剛是從上栗長平那靈山秀水間走出來的一位詩人。層巒疊翠,碧水潺湲的小山村哺育了他成長。使他從小就受到了深廣厚重的吳楚文化的熏陶,濃郁的鄉愁和豐富的紅色文化浸潤了他的心靈,也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賦學文化在改革大潮中興起,更為他提供了創作的機遇。一個復興的偉大時代,必然是詩歌的偉大時代。巫志剛順應大勢,忘我地從古代文學中吸取精華,執著地苦耕勤耘,癡迷地進行創作。不停地用自已的筆,傾心用情,書寫著對家鄉的摯愛,用睿智和眼光拔開歷史風塵,用熱情和詩詞詮釋歷史,歌詠英雄,謳頌時代,奉獻心香。他就像蟄伏的春繭,化蝶而出成了一個時代的弄潮兒,在詩的天空綻放自已的風采。
他創作頗豐,珠玉紛呈。所作詩、詞、聯、賦達千多首(篇),曾榮獲國家級獎勵數十項。眾多作品入選《中國百位杰出詩人》,《中國實力詩人》。其中《中共十九大賦》獲全國二等獎,《橘子洲頭有懷》、《登袁州昌黎閣有懷》、《詠竹》獲全國一等獎。他的多篇辭賦詩詞作品為中國作家權威刊物《中華辭賦》、《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刋登,他所撰《秋收起義賦》作品入選《中國共產黨百年百事賦》發表于《新華網》成為獻禮二十大的佳作。有多篇賦和詩文勒石展出。所撰《武功山百字長聯》廣為眾人傳誦。
萍鄉處吳頭楚尾,深受吳楚文化影響,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名家輩出,騷人甚多。巫志剛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鐘,有志復興賦學,他不忘攜手同道,集熒聚光,組建了萍鄉辭賦學會。并親執牛耳,積極開展活動。帶領會眾面向社會,走向基層,釆風農村,送文化下鄉,吸精采雅,繪景獻策,助力鄉村振興。并且不斷地以詩交友,培養新人,打造北上萍文化品牌。致敬國魂,復雅歸宗。他深得同道好評。所帶領的團隊,獲評2021年中國詩歌十佳社團組織光榮稱號。
栗水映日月,波光爍不斷。巫志剛獲譽歸來,點贊者甚多。詩歌春晚的頒獎辭盛贊他:“韻摛五水,情溢九州,光文運以百世,參大道于八荒。其華益爍,其彩彌彰。”
中華辭賦名家,浙江詩詞研究院的高玉梅夸他是“鵬擊贛水,鳳鳴萍鄉,江右才俊,賦界亮星”。
中國辭賦文化院副院長韓邦亭說他是“贛西飽學之士。學宗先秦,業兼儒道,游心于四部之中。”
浙江辭賦學會副會長何智勇評價他說:“擅為辭賦,煌煌大觀,為國作賦,大雅華章”。
中華詩詞學會理事馬建勛夸他的作品“充滿正能量,足見家國情懷”。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王改正點贊他是“名家作手,佳作多多”。
中國辭賦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鐘陽贊他:“創作豐富,碩果累累”“筆法雄健,氣貫長虹。謀篇布局,實為上流。”
上屆全國十佳辭賦家崔書林對他好評連連:“御吳風以復雅,濡楚韻而歸宗”。“出類于賦壇,銜聲于廣眾。”
當代實力派詩人高度評價他:“一顆耀眼的新星,”稱其作品是:“一篇波瀾壯闊的萍鄉史詩,一幅五彩斑斕的萍鄉風俗畫”。
中國辭賦家劉書環極力盛贊其人其才其賦,欣然為他寫下《巫志剛賦》。
王愛國,網名云龍茶韻。出生于山東省泗水縣泉林,生長在江西省萍鄉安源。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中國攝影家聯盟會員,詩韻墨語簽約作家。萍鄉市辭賦學會副秘書長,萍鄉市詩詞學會會員,萍鄉市楹聯學會會員。自78年起,到現在,在不同級別的報紙刋物上和各種網絡平臺上發表過1300多首(篇)詩歌,散文,小說,楹聯,攝影等作品。曾多次在全國各地舉行的不同級別的各類征文比塞中獲獎。曾獲得過2019年中國網絡詩壇實力詩人稱號。最近又在我與祖國共命運全國抗疫詩歌征文中榮獲一等獎。在建黨百年的全國征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在迎春杯中國作家精品榜,國際詩人杰作榜,華夏文字精髓榜三榜合一大賽中榮獲笫二名。
賀巫志剛會長榮獲2022年度全國十佳辭賦家美稱
文/應圣坤
去年團社顯榮加,今又十佳冠首拿。
守正求新騷賦海,揚今傳古綻詩霞。
韻摛山水吳風溢,情滿神州楚調嗟。
健筆凌云雄卷出,贛西文苑秀奇葩。
注:去年團社顯榮加,指萍鄉辭賦學會榮獲2021年度全國十佳辭賦團社美稱。
江西上栗人,上栗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等。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