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高加林繼續瀟灑轉戰上海,延續與黃亞萍的情愫

    2023-4-6 12:16

      陳曉李沁電視劇更新過半。高加林通過了招聘考試,進入上海工作。巧珍和馬栓的女兒得了只有在上海才能治好的先天性心臟病,所以他們來到了上海。除了黃亞萍回滬、高雙星在滬留學,幾位陜北青年齊聚上海,繼續演繹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
      
      《人生之路》以“部分取材于路遙的短篇小說《人生》”為題,改編原著,加入了高加林考上大學卻被高雙星取代,舉家遷往上海的故事。
      
      對于這些改編,有觀眾認為改編的很好,是勵志劇。但大多數人認為這部劇是碰瓷《人生》,為路遙贏得人氣,卻是對路遙的不尊重,毀壞了路遙的經典。再加上劇情和人物與現實不符,看得尷尬。
      
      一些觀眾為節目辯護。為了證明這個陰謀是正當的,他們挺身而出,說他們是在鄉下出生的。那時候家家有單車,人人自由戀愛,人人火辣等等。但是,你會發現這些人對農村一無所知。她們就像電視廣告中的老太太一樣,為了證明藥物有效而現身。
      
      中國于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幾年后,政策又擴展到農村。那時候,在大農村,特別是內地,初中和高中都要考試。一方面是因為家里窮,上不了小學,另一方面是因為成績不好,小學畢業后無處可去。他們中很少有人升入中學和高中。而且更少。難以想象村里的男孩子都像高加林一樣上了高中。
      
      那時候全國都缺知識分子,高中畢業的都算知識分子。游戲中說馬栓是高加林的同學,也是當時能夠找到一份體面工作的高中生。《人生》劉巧珍看不起馬栓,因為他沒受過教育。電視劇的這一改,完全失去了路遙想要表達的想法。
      
      那時候,自由戀愛開始在農村興起,但還不是主流。農村婚姻仍以媒人為主。在很多地方,自由戀愛甚至被稱為做破鞋,所以那個年代的愛情大多是偷偷摸摸的。《人生》里,全村人都在笑高加林和劉巧珍,這是對當時農村最真實的描述。
      
      聽說編劇是上海人,就強行把劇集的后半部搬到了上海。在上海的她自然應該很熟悉,但劇情同樣沒有質感,經不起推敲。
      
      我國自1995年起對高校畢業生實行雙向擇業,2003年起全面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以前,所有作業都已分配。游戲中的高雙星是1987年的大三學生,他的同學說國家已經開始實行雙向選舉。《大眾晚報》也開始實行改制,對外招聘和落戶沒有限制。高加林被聘為校對員。
      
      80年代上海是否走在前列,率先進行勞動力結構調整,我不知道,也不評論。知道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言。
      
      然而,中國的身份證條例是在1984年頒布的。從1984年到1991年,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城市試行了身份證制度。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印制身份證,最初是在1992年以后開始的,農村更晚。比賽期間,高加林來上海租房子,房東居然要了他的身份證。出生在陜北農村的高加林,竟然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證。
      
      游戲中有無數細節嚴重違背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只有把這部劇的發生時間往后推20年,劇情才能活下來。
      
      總之,這個系列的時代很混亂,人物夸張,形象很矛盾。這是一個偽裝成鄉村愛情的現代愛情故事。如果路遙還在世,他是不會同意拍這樣一部電影的,更不會“拿走一部分素材”,只用游戲中人物的名字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