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水泥里如何“重返自然”?看26位國際藝術家的答案

    2023-7-4 17:27  |  來源:上觀新聞


      7月1日,以“重返自然”為主題的國際藝術群展在上海明珠美術館揭幕。自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的26位藝術家帶來囊括繪畫、裝置、雕塑、影像、攝影、行為藝術等多元媒介的100余件自然主題創作,為大都市的觀眾解答,如何在鋼筋水泥中“重返自然”。
      
      展覽分為“人與風景”“行旅”“繪事”“問與探”四個篇章,既有對自然母題個人化的藝術再現與創造,對環境議題的追問與反思,亦有“非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的獨特表達。



      
      明珠美術館一直關注可持續發展、自然與藝術的關聯等議題,2020年啟動的“以花之名”展覽成為不斷生長、走出美術館的藝術人文品牌項目,2022年的“長效設計:思考與實踐”展覽同步衍生出可持續主題探討講座與手作實踐。此次“重返自然”展覽既是綠色理念的延續,也是新的出發,邀約大家走進自然。
      
      當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爆炸式發展,在上海明珠美術館館長、策展人李丹丹看來,“此刻,不止于藝術領域,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地重新感受到對自然的熱愛、渴望與關切,我們也從自然中照見自我與社會,不斷獲得慰藉、靈感、贊嘆、驚醒、啟迪……”


      
      “重返自然”展覽在全球范圍甄選了26位藝術家,包括法國的尚-馬利·阿普里歐、萊諾·艾斯提夫,英國的埃利·戴維斯,瑞典的因卡&尼克拉斯,意大利的夸尤拉,哥倫比亞的伊凡·亞戈特,墨西哥的加百列·里科,韓國的金宗學,中國的曹曉陽、陳蕭伊、陳彧君、丁乙、董孝馳、劉毅、龍盼、駱丹、曲豐國、石至瑩、童文敏、傅百林、胡項城和中國香港的鄭祎及中國澳門的袁紹珊、王璜生、余友涵。
      
      第一篇章“人與風景”探討人與風景的關系,展出英國藝術家埃利·戴維斯的“隨我來”系列作品,與瑞典藝術家組合因卡&尼克拉斯的“4K超高清”系列作品。這是兩組獨特的大地藝術、攝影創作,并非簡單再現自然,而是在觀看、思想、行動、再現與創造中將大自然升華為審美意義的風景,在風景中留下人的痕跡。
      
      第二篇章的“行旅”二字借自中國古代美術史中的“行旅圖”。壯闊山水中的綽綽人影總讓人浮想聯翩,這一篇章并置了4位藝術家的11組作品。駱丹走遍中國西部,用鏡頭記錄下遼闊蒼涼、看似無人卻處處留有人的痕跡的“無人之境”。陳蕭伊以橫斷山脈區域的礦山與開采遺跡為聚焦切口,嘗試通過更廣闊的敘事對西部山地進行“影像掃描”。袁紹珊前往北極圈藝術駐村,以空間為命題,結合影像、攝影等手段進行跨媒介創作,探討非場所、公共空間、都巿廢墟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王璜生自2020年以來對“生命”的深入體驗與重新思考,喚醒當年珠江溯源采集植物標本的生命及情感記憶,創作了一系列以植物為元素媒介,探討時間、過程、成長、生命、情感、記憶等話題的作品。



      
      第三篇章“繪事”之名,取自《論語·八佾》“子曰:‘繪事后素。’”這一篇章是整個展覽中藝術家人數最多、年齡跨度最大、文化背景最豐富的展區,面對空白畫布,藝術家們叩問共同的主題,從具象到抽象,從墨分五色到斑斕繽紛,從平面到立體,不同的藝術家繪制出各自專屬的自然畫卷。
      
      第四篇章“問與探”即提問與探索,藝術家們直接拼貼粘連尚有溫度的材料,重構新的生命圖譜——以厚重青銅塑造“生命之樹”;用詩意的方式警示人類對自然的過度干預和破壞;運用尖端技術無限接近并捕捉活潑輕快的生機勃勃;以舉重若輕的方式展現人的有限與自然的無限;用號召公眾參與的方式發出“重返自然”的呼喚……其中,藝術家劉毅的《鳥鳴電臺》不僅在明珠美術館可以聆聽,在新華文創·光的空間書店里也能時不時發現“鳥鳴”。



      
      “重返自然”展覽期間,明珠美術館將舉辦相關專題講座、論壇,談藝術、談自然,也談科學、談哲學。與參展藝術家深度合作的面向兒童及成人的藝術工作坊也將陸續與觀眾相逢。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