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公園,真的比菜市場還熱鬧!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一些上了年紀的阿姨、爺叔們在不斷拍打自己的身體,簡單地拍打手臂、背部、腿部,真的能起到養生效果嗎?”本期《按享健康》節目,我們就跟著張為棋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中的一種“懶人養生法”——“拍八虛”。
中醫理論認為:“百病源于五臟”,《黃帝內經》中說:“人有八虛,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肝有邪,其氣流于兩腋;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腎有邪,其氣留于兩腘。”“八虛”其實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窩、兩腋窩、兩腹股溝、兩腘窩。都是人體關節的內側面和折疊處,就像太陽照不到的背陰面一樣,有靜止、凝滯的特點,是五臟邪氣潛藏之所。當體內氣血不暢時,尤其容易在這些部位形成瘀滯。那么,“八虛”究竟在哪里?又該如何正確地“拍八虛”呢?
心肺有邪,其氣沉于兩肘。常常拍打肘窩可以疏通肺氣、養心安神,預防心肺兩臟的疾病。一臂伸直,找到肘橫紋正中,另一手四指并攏,用空掌輕輕拍打,力道逐漸加重,拍至微微發熱,發紅即可。
肝有邪,其氣流于兩腋,常常拍打腋窩可以疏肝理氣,改善肝火上亢、心氣郁滯導致的頭暈、肝郁、心煩易怒,還能緩解女性更年期情緒不穩定或乳腺增生的問題。
脾有邪,其氣沉于兩髀。現代人長期久坐,腹股溝處于長時間倦縮的狀態,身體的毒素和寒氣也會在這里滯留。經常拍打腹股溝,不僅能促進盆腔淋巴循環,還能調理脾胃、運化水濕,有能使胖人變瘦,瘦人長肉的雙向調節功能。在拍腹溝股時最好保持站姿,兩腿微微分開,兩手握空拳,輕輕拍打兩側腹溝股,直至微微發熱。
腎有邪,其氣留于兩腘(膝關節后側)。中醫有“腰背委中求”的說法,委中是治療腰腿疼痛的要穴;有補腎養腎、舒筋通絡、強健腰骨的作用,拍腘窩時,彎腰屈膝,兩手握空掌,同時拍打兩膝關節后方,可以改善腰背痛、足跟痛等癥狀。
找到“八虛”之所在,就意味著找到了祛除五臟之邪的最佳途徑,長久堅持、正確拍打,可以起到疏通氣血、濡養五臟的作用,您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