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收藏熱 老鈴鐺新玩法

    2017-3-10 16:33  |  作者:曲麗娟


      說起鈴鐺,年輕的朋友們會想到西方圣誕節“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其實在我國古代鈴鐺早已存在,有銅質的鈴鐺、銀質的鈴鐺。匠人們會在鈴鐺上雕刻寓意吉祥的紋飾,或隨身佩戴或點綴器物,鈴鐺還曾被用作樂器。


      時至今日,在中國南方地區家家戶戶還有為新生兒帶上銀質手鐲和鈴鐺的習俗,認為這樣可以伴著孩子的動作發出聲音辟邪的作用。這銀鈴的用途有很多,當下文玩手串大熱,很多玩家四處尋找這些老銀鈴作為配件搭配在自己心愛的飾品上。有些玩家就直接將這些老銀鈴掛于胸前當做飾物佩戴。隨著人的動作發出自然的聲音,銀質鈴鐺獨特的聲音更是讓人著迷。


      虎頭銀鈴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銀鈴雕刻制式,簡單的紋飾寓意深遠,大有虎虎生威之勢。用于男娃小童飾物佩戴,更是對孩子的美好期望。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