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典插上藝術的翅膀

    2016-10-14 11:31  |  作者:靖邪  |  來源:上海文藝網

     
          上海文藝網報道:張仲亭先生的書法創作,致力于書寫國學經典,入古出新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用楷書書寫了《論語》、《金剛經》、《道德經》,出版了不少書法專集,在書法藝術界受到廣泛推崇。
      如今,他攤開《毛澤東詩詞集》,一撇一捺地開始了新的創作行程。他要書寫的,又是一部經典。稱《毛澤東詩詞集》是經典,甚至是國學意義上的經典,并不為過。因為它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史詩,積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散發著偉人的詩性風采,是傳統詩體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典范。
      張仲亭先生把自己的這部書法專集取名為《激揚文字》。翻看該書清樣,我感覺這個書名起得好,不知不覺讀出書名的兩重含義。毛澤東的67首詩詞,當然是激揚文字的結晶;書寫者那種既中正謙和又流麗艷美的再度創作,何嘗不是在激揚文字呢?這等于是為一種經典藝術插上了另一副藝術的翅膀,讓它獲得更遠更廣的流播。
      激揚文字,彰顯的是一種文化自信。
      毛澤東的激揚文字,彰顯著特有的文化自信。詩歌是毛澤東的語言故鄉,也是他別具一格的精神傳達方式。一步入詩的王國,他那復雜的個性,精微的感覺,奔突的思想,便有了一種遏止不住的傾泄和升華。理智和情感,現實與未來,時間和空間,在這個王國里大多能獲得默契的溝通和共鳴。于是,誰主沉浮的浩歌,霹靂暴動的風煙,戰地黃花的燦爛,殘陽如血的壯烈,倚天抽劍的呼喊,風流人物的慷慨,人間正道的滄桑,換了人間的激情,鯤鵬展翅的遐思,亂云飛渡的從容,還有宏圖驚世界,臘梅傲雪霜……一一奔來眼底。毛澤東詩筆營造的這些風景,傳達的是什么呢?一是對自己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自信,二是把這項偉大事業放置在自己的語言故鄉進行詩意塑造的自信,三是尊重并嫻熟運用古典詩詞這一傳統文化資源的自信,四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自信。文化自信的結果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就像毛澤東自己描述的那樣,他的那些氣貫長虹的詩詞,如同一條五彩繽紛的長長畫廊,把人們,也把毛澤東自己,引向20世紀文化創造波瀾壯闊的奇峰異景之中。
      這座文化上的奇峰異景,吸引了張仲亭先生,進而觸動和影響了他的書法創作。同樣,如果沒有文化自信,他也不會或者不愿或者不敢,用激揚文字的筆鋒,去書寫毛澤東詩詞這座文化上的奇峰異景。
      張仲亭先生書寫《毛澤東詩詞集》,傳達出什么樣的文化自信呢?我想,大概有這樣幾點。一是對祖國經典文化成果的尊重和熱愛,相信經典文化在當代社會具有重要的傳播價值。二是把毛澤東詩詞視為祖國的經典文化,尊崇毛澤東詩詞為20世紀先進文化的代表性成果,認為今天它對培育、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覺得有責任通過一筆一劃的體會和妙悟,為毛澤東詩詞藝術添上一副屬于自己楷書風格的書法藝術翅膀。這樣的文化自信,非常可貴,頗為難得,成就了張仲亭先生在書法創作上的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的書寫,便擁有了藝術的靈魂,由此便挾帶著文化情感,挾帶著觀賞魅力。這本書法專集,便有了筋骨,有了道德,有了溫度。
      我雖不懂書法,但喜歡它。
      今年是毛主席逝世40周年紀念日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著名書法家張仲亭先生應泰山出版社邀請,創作出一整套有筋骨、有道德、有溫暖的毛澤東詩詞書法精品,共計67首詩詞,100多幅書法精品,正結集出版《激揚文字——張仲亭書毛澤東詩詞》書法集,并將在北京、濟南兩地舉行書法展,用以緬懷毛主席,銘記毛主席。
      藝術家用最具正能量的方式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表達出了張仲亭先生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激揚文字——張仲亭書毛澤東詩詞
      張仲亭,1947年生于山東濟南。自幼酷愛書法,習書50余年,用功極勤。一生致力于書法的探索和研究,腳踏實地臨習古帖,著實下了一番苦夫,形成了南北相揉,雅俗共賞、流麗艷美的書法特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特別是張仲亭的小楷,兼收傳統小楷的正、真、規、范,糅合了“二王”行書的流利艷美,不再凝重滯板,呈現著氣息通透而趨向于動態的美感,形成人人喜愛、雅俗共賞的新書風,這是張仲亭先生對書法發展史的重要貢獻。
      近幾年,張仲亭先生以書法藝術為載體,書寫國學經典,以宣傳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己任,先后成功舉辦大型書法展。2016年5月,“大道之行——張仲亭書國學經典”書法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以書法為載體,書寫國學經典,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彰顯中國精神的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得到全國各界人士的好評。作品作為國禮多次贈與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及友人,并被多家國內外博物館、展覽館等機構收藏。張仲亭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理事,原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