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臻覺福:明清內造藏傳佛像德化瓷亮相恭王府

    2019-8-24 09:20  |  作者:潘佳佳、魯婧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德化瓷在世界瓷壇獨樹一幟,有“世界白瓷之母”之稱,其中瓷雕技藝獨樹一幟、馳名中外。德化白瓷素來以溫潤、明凈、典雅、精巧著稱,其白被稱為 “象牙白”、“鵝絨白”,宋元以來,始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受到東南亞以及歐洲國家的宮廷、貴族爭相收藏,并在歷史上留下了長達三百年的歐洲仿制史,其歷史和水準高度不言而喻。
      
      此次展覽從2019年8月22日至31日,以故宮藏明清宮廷內造藏式佛像為藍本的德化瓷雕作品共80多件,可說是恭王府博物館系列藝術展中有關地方性瓷器工藝傳承方面的一個嶄新亮點。這次展出的80多件德化窯陶瓷藏式佛像,均為當代德化窯所燒制的藏式佛像精品佳作。這一系列作品,在德化傳統瓷塑技藝與藏傳佛教造像規矩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使形象既符合藏傳佛像儀軌又不失德化瓷塑傳統韻味。
      

      米拉日巴尊者
      
      本次所展佛像以白瓷為主,有建白、象牙白、嬰兒紅、帝皇瓷、瓷質貼金彩繪等,釉色豐富多樣;所涉題材均為藏式佛像,其藝術性、文化性以及技藝上的精湛和法度上的嚴謹均令人嘆為觀止。
      

      千手觀音
      
      此次藏傳瓷塑佛像的展出,是蔡志奇、鄭鑫、林建勝、陳文德、鄭金星、丁慧等一批中青年藝術家,歷經數年深研明清兩朝內造藏式佛像的技藝和文化,學習和借鑒藏傳佛造像的工巧和規矩,通過設計師匠心獨運的能力結合陶瓷藝人巧奪天工的技藝水平。依據《造像量度經》如法如儀,手塑成型,經1380℃高溫燒制之后不走形,再現還原了德化瓷特有的玉潤通透的象牙黃質地的“量度標準”之藏傳佛教瓷塑作品,不但豐富了德化瓷塑的創作題材,拓展了德化瓷塑的發展空間。
      

      旃檀佛
      
      眾所周之,佛教造像在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品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在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時代,好的藝術要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此次的展覽恰逢其時,在傳承沿襲中找出了中華佛像造像的文化精神所在。
      

      長壽佛

      黃財神
      
      開幕式儀式上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新,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邱春林分別致辭,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文宣布展覽開幕。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還有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志堅,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老干局副局長麻振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陶小年、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中國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家協會會長段曉渝,以及故宮博物院展覽部副主任孫淼、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藝術專家王家鵬、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鄔春生等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儀式由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曾章團主持。
      
      (圖片均由恭王府提供)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