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他的人物畫很好的掌握了人物結構技巧,筆墨運用上都有其高度,用筆簡潔、厚重、墨法靈動。可謂已得“渾厚華滋”之妙,其墨法技巧尤為突出。
邵大箴:方家的眼中,黑的地方是畫,白的地方也是畫。中國畫的這樣一種形而上的辨證法,暗合了道家大象無形,大音稀聲的境界。讀陸鶴齡的畫,就有這樣感受。作為專攻水墨人物的當代畫家,他的作品揉合了傳統與現代,融和了人物與山水,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體現在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化入了氤氳的自然中,渾然天成、神韻生動。在刻畫人物方面,形象傳神寫照、意趣橫生、筆墨酣暢淋漓、渾厚率性、老辣蒼勁:其意象、境界和筆墨顯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他的畫有氣勢,在抓結構的同時更注重表現出一股氣韻,而這,正是中國畫藝術語言所十分關注的,而陸鶴齡卻達到了這方面的高度。
馮遠:江蘇美術出版社為陸鶴齡出版畫冊,我瀏覽了他近年的畫作,頗有為之一振的感觸,從中可看得出他多年來的苦心堅持與執著追求,這些作品不僅反映出他已步入一種更高的藝術狀態,同時也折射出他那深厚的文化蘊涵和磅礴之氣不減的藝術情懷。他的作品始終洋溢著恣意揮灑的激情,給人一種難以言狀的特有魅力。他的繪畫歷來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在表現對象和創作手法上都有著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近年國內書畫市場雖然日趨火熱,他卻將自己封閉在畫室里潛心于研究與創作,陸鶴齡能有如此沉靜的治藝心態,在當下浮燥功利的畫界是難能可貴的。正如他說:一個不斷追求高境界的從藝者,注重的是內心世界的感悟和體驗,心無旁鶩的專心繪事,融入一種“大象無形,大音稀聲”的人生狀態,達則兼濟天下,應有所作為,窮則獨善其身而不為外象所動,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行,那將是藝術與人生的至高境界。
劉大為:他以處處皆學問的理念,藝術苦旅一路走來已近五十載,他處事低調而穩健務實的風尚,他慎于市井利欲且少有隨波逐流的妄為,他寂然畫室安于養學的人生狀態,應是他厚積學識和履歷人生最深邃的感悟。鶴齡的人物畫,取材寬泛不拘一格,筆下所涉獵的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純樸豪放,勃勃生機。觀其畫有一種直面而來的氣勢,作品中無論是表現當代少數民族人物形象或以唐詩宋詞意寫的古代人物,甚至異國人物風情,都充溢著“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魅力,其畫家的激情與真情都鮮活的躍然紙上。他在表現手法上,既有大寫意的狂放灑脫又有小寫意的精彩微妙,頗有藝術視覺沖擊力和耐人尋味的感染力。
程大利:翻開陸鶴齡的畫冊,一股雄渾之美撲面而來,不經意間,“真率自然”四個字涌上心頭。黃賓虹力倡“山川雄渾,草木華滋”當然本意在山水畫創作,然其妙處,實在筆墨,此又不單可用山水畫。謝赫論畫人物畫以“氣韻生動,骨法為筆”為首,而氣韻之妙更需以筆墨表現:“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順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畫。”今觀鶴齡之畫,于筆墨頗有心得,能得造化真率樸誠之趣。數十年間,他穿峽江赴遠山,觀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之景,品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之境,在云貴川的少數民族村落間,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是說雄渾的境界,豪放的美景中包涵著哲學的意味,很耐品,鶴齡的畫亦如是,很耐看。他的心態很好,如其所言“人生的藝術與藝術的人生,猶如日月輪回,陰陽化合,不可強求也不可不求。探其規律,適其法度,全在自然自得之中。”
郭因:他的畫作大都使人如飲烈酒,但也有畫作使人如品佳茗。他的大部分作品遠觀氣勢奪人且靈動多姿,近看卻有豐富細節而耐人尋味。他敢于沖破傳統,敢于不顧時尚,更敢于不迎合市場。吾自以畫表現自己的稟賦、氣質、性格、胸襟,表現自己對于萬物的妙悟。表現自己一時的靈感,一時的意緒,更表現自己一生的種種積累。
章飚:陸鶴齡自稱畫集為“階段性總結”。細讀其新章,以自然之心畫自然之畫,畫面個性的構圖組合,在筆墨中流淌著豪邁豁達的人生理念。徘徊在縱橫之間的線條,無論是纖纖小品還是皇皇大著,都感覺得到捭合肆恣,收放自如的崇高境界和一往情深的藝術品位,是那么高雅脫俗和不同凡響,無不展現出難能可貴的藝術品格。
本文以中國著名人物畫大家方增先。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中央美院博導邵大箴。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中國人美出版總社總編、中國著名畫家、評論家程大利。中國著名美學家、史論家郭因。安徽省美協主席章飚等評論文章摘編而成。
搜索
復制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